轮胎价格战“内外有别”:跨国品牌仍闻涨价声 本土企业急去库存
进入七月份之后,轮胎业开始纷纷涨价,以众多外资品牌为首的轮胎厂先后宣布,旗下产品线价格上涨3%-5%不等。然而,近期有不少国内轮胎企业却实行了降价促销的做法。在业界人士看来,同样是面临制造成本高企的背景,但生存环境不一样,导致国内轮胎企业已经率先挑起价格战。
众多国内轮胎企业承诺“补差价”
最近,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向经销商发函,布置促销事宜。中策橡胶表示,经销商如果向零售商承诺,对7月全系列产品(包括金欧系)进货全额补差价,中策将同样给予全额补差价。这里的差价,指的是中策公司统一促销、下调价格引起的差价。
该轮胎制造商表示,如果经销商没有作出承诺,则工厂不予全额补差。此项政策自7月1日起执行,截至今年年底有效。中策橡胶表示,由于下半年轮胎行业竞争日趋激烈,为抢占市场先机,助力经销商和零售商长久经营,打消进货顾虑,特出台上述政策。不过,中策橡胶轿车零售方面一名内部人士对此称,他暂时还没有收到通知。
除了中策轮胎,国内部分轮胎品牌也发布了类似声明。
本周,广饶黑马轮胎有限公司称:如果经销商向零售商承诺对7月全系产品进货全额补差价(如因黑马公司统一促销、下调价格引起的差价),黑马公司将同样给予进货全额补差价;反之,则工厂不予全额补差。此项政策自7月15日起执行,截至今年年底有效。
近期,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橡胶有限公司也发布了声明,承诺8月份如因延长橡胶统一促销、下调价格引起的差价,将对7月份全额补差(9月份对8月份补差)。该承诺适用于延长橡胶的所有产品。
据了解,山东个别工厂甚至直接下调价格表2%-3%,并叠加任务完成奖励政策,实现了半年以来的促销刺激到直接降价的转化。
然而,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进入7月份之后,众多跨国轮胎企业却为涨价声此起彼伏。
先是锦湖轮胎宣布7月1日起,对旗下乘用车轮胎和工程机械轮胎价格涨价3%。几天后,优科豪马轮胎也宣布,由于企业开工率远远低于预期,导致制造固定成本持续上涨,该品牌对国产和进口的乘用车轮胎和工程机械轮胎上涨4%左右。虽然普利司通和倍耐力尚未正式宣布新一轮涨价,不过有经销商表示近期会有相关措施推出。
本土轮胎企业急于降价去库存
曾经在一家台资橡胶企业销售部门任职的内部人士指出,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都不好,对于轮胎行业来说,价格战已经悄然拉开。在7月份开始,大部分轮胎厂家已经加大了促销力度。“还是要看供求关系。如果供大于求,外部又难以消化产能,自然会逼迫某些工厂开始降价。大家都想出量或者不想量掉下去,所以会想各种办法,促销也是必不可少了。相反,求大于供,工厂则会考虑利润问题,适当地抬高价格。”该人士告诉南都记者。他表示,虽然合资品牌“涨”声不断,但近三个月来体现在终端的涨价品牌很少,毕竟市场也是从5月开始日趋严峻。
外资轮胎品牌之所以“有底气”涨价,除了产品制造成本、运营成本增加外,一般产品的终端售价涨幅其实就是十几二十元那样,对于几年换一次轮胎的车主们来说,这样的“涨价”其实可以忽略不计。而且,所谓的“涨价”,轮胎经销商也有自己的营销手法。根据曾经在一家跨国轮胎品牌经销店负责销售的罗先生透露,每次厂家对外正式公布上调产品价格后,部分经销商就会进行1-2个月不等的“促销期”。他们通过这种方式,将调价会给市场带来的影响平稳地过渡。一般来说,经销商会将一些新上市的轮胎产品,以8—9折的方式进行促销,其折扣部分基本与升价幅度相当。
“对于本土轮胎品牌来说,在面临出口萎缩、产能过剩、库存严重积压的情况下,为缓解资金压力,降价促销是必然选择。”广州聚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林金利认为,目前宣布提价的外资品牌,像锦湖、优科豪马,他们的工厂一般每月会对畅销型号作促销,畅销型号销量往往占总销量比例达到50%以上,所以,这样的涨价,对终端市场影响较小。
他表示,2018年,国内汽车销量迎来了28年来首次负增长,今年上半年这种低迷势头并没有得到遏制,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轮胎的需求量。同时,在成本提升、产能过剩、销量受挫等情况下,中国轮胎企业面临着更大压力,这也直接导致一些轮胎企业面临经营困境。对于轮胎企业来讲,只要钱、货一直在流动,企业就能生存,但如果库存一直积压,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周转不开,那么企业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。无可否认,国产轮胎主要还是在拼价格。当市场需求减少时,本土轮胎企业的经销商,第一时间想到的,就是要求厂家降价促销,以帮助自己完成年度任务。